您好!欢迎来到众拍网

首页 > 拍卖要闻 > 投资指南

溯源弘仁的黄山游历和黄山画作

来源: 众拍网   发布时间: 2019-04-08 11:11:06 点击量:

清初顺治年间,坐落于皖南徽州地区的黄山,这一美丽却缥缈难登的高冲之境,经过明代中期以来各方贤达的倾力开发,已变得不再那么险难崎岖,因而从海内八方前来挹胜的风雅之士日益增多。其中有一位僧人,尤其留恋黄岳的万千奇景。他“挂瓢曳杖,憩无恒榻”1,往来山中十余年,只为图写这里的松云岩壑和危岫空潭。画僧辞世后留下了众多灵奇的画卷,至今仍为美术史界所津津乐道。他就是弘仁,清初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考虑到弘仁生前享寿不永,加之性格“狷僻”又“不干世誉”2,能在强手如云的江南书画界获得如此高的声望,当然要归功于他在绘画上的成就。纵观其作可知,他的创作图式和笔墨风格之所以迥出尘格,和他常年幽游黄山的特殊经历密不可分。于是拙文尝试结合他的画作与史料,探析个人山水游历和山水画创作之间的关系。

一、“梦中三十六芙蓉”—弘仁今存作品中黄山画的数目和比重

fjxBx6uSicvAutGa5A52XFM0SpJplq5bjPzv6H5r.jpg

图1 黄海松石图 弘仁 轴 纸本水墨

198.7cm×81cm 1660年 上海博物馆藏

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至康熙二年癸卯(1663)间,是弘仁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也是他艺术之花彻底绽放的十余年。在这段时光里,他勇猛精进,作画不辍,更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游历体验,足迹遍布徽郡、金陵、苏杭、维扬、彭蠡、匡庐等地。其缣素收囊了各地的山山水水,然而遗留最多且尤其精妙绝伦者,还当属那些貌写黄山景物的作品。

关于弘仁中岁从福建返乡后一共上过多少次黄山,史料说法不太一致。有说一年一次的,也有说一年数次的,还有的说弘仁是“结庵莲花峰下……寝食于兹”3。如今考证哪一家说法准确已不现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登黄山、在山中常住对画家而言已习以为常。他凭借僧人的身份可以在山寺挂单,而且和山中云谷寺、慈光寺以及文殊院的僧人缔结了非常好的关系。云谷寺僧人曾邀请弘仁为他们的师祖寓安大师书写塔铭,文殊院的宝月禅师则拥有弘仁的赠画。宝月还曾为弘仁生前的密友—芜湖人汤燕生绘声绘色地描述过弘仁当年登上黄岳峰顶的情景:

渐公登峰之夜,值秋月圆明,山山可数。渐公坐文殊石上吹笛,江允凝(弘仁侄)倚歌和之。发音嘹亮,上彻云表。俯视下界千万山,皆如侧耳跂足而听者。山中悄绝,惟莲花峰顶老猿亦作数声奇啸。至三更,衣辄益辄单,风露不可御,乃就院宿。 4

遥想是夜,何其浪漫。弘仁自己也曾如是白曰:“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没有对此间的热爱,又怎会日夕披对,以至于寤寐思服?

mEfigyw8fKR4brvuHgkReqY8LDy7bABadJScXEAp.jpg

图2 天都峰图 弘仁 轴 纸本水墨

307.7cm×99.9cm 1660年 南京博物院藏

总之,黄山被弘仁视作了精神归宿。他有一方印,刻着“家在黄山白岳之间”。而同乡晚辈也认为“黄山本是公(弘仁)家丘,岁寒伴侣松堪结”5。那么,弘仁一生画了多少幅黄山图呢?汤燕生曾自谓“从师(弘仁)游最久”6,他说画僧“居黄山所图可千百计”7。弘仁余生作画用情之专可见一斑。而今现存或有文字记录者,大致可胪列为:

有年月可考者:

1.《峭壁孤松图轴》,纸本水墨,顺治八年辛卯(1651)作,纵120 厘米,横53 厘米。此图是现存可见的弘仁有明确年月且又署渐江弘仁字号者第一幅。现为私人收藏

2. 《清泉洗砚图卷》,此卷沈铨《读画记》(稿本)卷三著录:“纸本,高七寸(约23.3 厘米),长二尺(约66.7 厘米)。”因上有弘仁自题“己亥九月,挂单云谷”,由此可知为顺治十六年(1659)作于黄山。

3.《黄海松石图轴》,纸本设色,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作,纵198.7 厘米,横81 厘米,作上钤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在清末陆心源《穰黎馆过眼录》卷三十二有著录。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4.《黄山天都峰图轴》,纸本水墨,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作,纵307.7 厘米,横99.9 厘米,亦钤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5.《黄山图轴》,纸本设色,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作,纵145 厘米,横47.6 厘米,现藏于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

6.《西岩松雪图》,纸本水墨,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作,纵192.8 厘米,横104.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7.《始信峰图轴》,纸本设色,康熙二年癸卯(1663)作,纵214 厘米,横84 厘米,现藏于广州市美术馆。

无年月可考者:

1.《绝涧寒窠图轴》,纸本水墨,纵116.6厘米,横51.2 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2.《白龙潭图轴》,此轴今为西安罗铭所藏,与《卧龙松》《罗汉级》《莲花沟》共为斗方四幅,均于1964 年2 月在安徽合肥“渐江大师绘画展览会”上展出。

3.《卧龙松》, 程弘志《黄山志》卷十三有汪济淳《渐江卧龙松图跋》。

4.《罗汉级》。

5.《莲花沟》。

6.《山水轴》,此轴上题“渐江写于云谷寺”,故知为黄山图作。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美国出版物《黄山之影》有其影印本。

7.《黄海蟠龙松图轴》,此轴今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著录于张大千《大风堂书画录》:“纸本设色,高五尺八寸(约193.3 厘米),宽二尺三寸(约76.7 厘米)。”又影印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1954 年日本出版)。

8.《黄海松石图轴》,此轴于民国葛嗣浵《爱日吟庐书画续录》卷三有著录:“纸本,高四尺二寸一分,阔二尺八分。”

9.《古柯寒筱图轴》,此轴于清代胡积堂《笔啸轩书画录》卷上有著录。郑振铎《明遗民画续集》(境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之七)有影印。依画上汤燕生长跋所云可知,此作为弘仁居黄山文殊院时为宝月禅师所作,故画中景物当来自黄峰。据陈传席《弘仁》画目介绍,此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10.《黄海松石图轴》,此轴著录于日本原田谨次郎著《日本现在中国名画目录》(1938 年出版)。注:“纸本水墨,高三尺八寸(约126.7 厘米),阔一尺八寸(约60厘米)。”并记为“日本鹿儿岛县松云清幸氏藏”。与葛嗣浵《爱日吟庐书画续录》卷三著录之《黄海松石图轴》款识虽同,并非一帧也。

11.《黄山山水册》,此册共有图60 幅,具体为:

《逍遥亭》《觉庵》《卧云峰》《松谷庵》《翠微寺》《白沙岭》《鸣弦泉》《立雪亭》《油潭》《仙人榜》《炼丹台》《阎王壁》《云门峰》《藏云洞》《云谷》《飞光岫》《小桃源》《观音岩》《九龙潭》《皮蓬》《西海门》《天都峰》《掀云牖》《老人峰》《月塔》《莲华庵》《小心坡》《石门》《北斗庵》《仙灯洞》《龙翻石》《散花坞》《扰龙松》《石笋矼》《大悲顶》《飞来峰》《碣石居》《绿蓑崖》《清潭峰》《一线天》《朱砂泉》《锡杖泉》《光明顶》《醉石》《逍遥溪》《白龙潭》《慈光寺》《青莲宇》《横坑》《丹井》《卧龙松》《乌龙潭》《狮子林》《莲花峰》《洒药溪》《赵州庵》《仙桥》《文殊院》《蒲团松》《桃华溪》

纵21.5 厘米, 横18.3 厘米。此册前50幅图原见于日本《中国南画大成》第十三卷,前有萧云从跋,后有程邃跋。1964 年6 月5日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侯宝璋捐赠书画展览》有渐江《黄山图册》,50 幅,分订6 册。第一册录诸名贤题跋,其余5 册题“渐江道人黄山图”,或即《中国南画大成》据以影印之本。近人太平苏宗仁辑刊《黄山丛刊》,卷一影印弘仁《黄山图》,在前50 幅的基础上又补录了后10 幅。图前除萧、程二人的跋文之外,亦补录了另外6 人的跋文。6 人分别为唐允甲、查士标、杨自发、汪滋穗、饶璟、汪家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2《. 黄山图册》,汪洪度《与渐江上人书》,见周亮工《赖古堂尺牍新钞二集》卷十五,文曰:“往往从友人处见公画,便如游一名山,梦魂犹在烟霞间也。……客中苦热,正思故乡,忽辱黄山图千里见寄。披阅之余,莲花云门诸峰,翠霭清凉,令我应接不暇。腐儒买得一山,便一骄南面矣。快何如之!”黄宾虹《渐师画目》所列《黄山图册》,下注“赠汪于鼎”,汪洪度,字于鼎,歙县松明山人。

13.《石门八景册》,此册于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卷上有著录:“纸本着色,高六寸六分(约22 厘米),阔六寸七分(约22.3 厘米)。”册内8 幅图,均写黄山之景:一、石门;二、仙桥;三、松谷;四、丹井;五、香溪;六、鹤岭;七、海子;八、皮蓬。

14.《扰龙松图轴》,上有自题七言绝句。

15.《黟海松石册》,虚斋著录。以上是综合了黄宾虹《渐师画目》、汪世清《渐江资料集》、陈传席《弘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僧画集》、吕少卿《承传与演进—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所统计出的结果,如果把60 幅图的《黄山山水册》、赠汪于鼎的《黄山图册》和8 幅图的《石门八景册》记为3 件作品,就一共是22 件。有必要强调的是,笔者的这一统计结果偏保守。因为只囊括了母题明显源自黄山的和在黄山当地完成的作品,而某些可能属于黄山元素的作品和不能确定是否重叠的作品则一件也未列入。

已知存世的弘仁画作最多不超过150 件。8 单就数量来看,似乎弘仁留下的黄山图作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黄山题作往往尺寸较大,主题性强,其中不乏鸿篇巨制。而小幅习作,则寻幽探奇、苦心孤诣,穷尽对黄山景致的传神描写。但凡人们提起弘仁,脑中首先涌现出的往往就是他笔下那些辨识度极高的黄山景物:崚嶒的奇峰、苍劲的古松、瘦硬的岩石、清寒的荒境。所以黄山系列图作在其个人的山水画创作发展历程中,无疑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拍卖公司QQ群 投资人QQ群